吴尊友解读核酸复阳是否还会传染人
吴尊友表示,对于核酸复阳者的传染性,目前有限的研究提示其传染性不强。具体来说:如果是由于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导致的复阳,那么患者的传染性可能并不强,因为他们的体内可能并没有真正的病毒存在。如果是由于病毒又重新活跃起来导致的复阳,虽然机理还不清楚,但目前还没有观察到这种复阳患者造成传播的案例。
中国境内之前也多次发现过复阳病例,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此前曾对此分析说,总体上,新冠患者在随访中再次出现核酸阳性的比例不高,约在5%以下。有限的研究提示,复阳病例的传染性不强,目前还没有观察到造成传播的案例。
对于这种“复阳”现象,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早在1月份的时候就说过:这种复阳现象是存在的,但比例不是很高,大约在5%以下。而且研究表明,复阳的传染性也不强,目前(1月26日接受采访)还没有观察到传播的案例。看来专家的话,你应该有所放心了吧。
新型冠状病毒,从冬天开始侵袭我们人类,是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挑战,还严重危害的人类的身体健康。我国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,但是不能掉以轻心,以防止疫情死灰复燃。全球也有复阳的报告,但是多数认为是无传染性的核酸残留,没有明显的传播证据。但是这次香港出现的二次感染者,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高度关注。
五一在即两例复阳,专家团队研究讨论了患者可能复阳的原因,一是患者出院时核酸检测假阴性,二是患者病毒未完全消除。中国境内之前也多次发现过复阳病例,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月26日曾对此分析说,总体上,新冠患者在随访中再次出现核酸阳性的比例不高,约在5%以下。

哪些人群发生“复阳”和“二次感染”可能性大一些?如何区分“复阳”和...
1、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、免疫缺陷人群以及高风险岗位的人群发生“复阳”和“二次感染”的可能性相对较大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:如老年人和三岁以下婴幼儿。
2、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:如老年人和三岁以下婴幼儿,由于免疫功能退化或未健全,康复后获得的保护力时间可能较短,因此发生“复阳”和“二次感染”的可能性相对较大。免疫缺陷人群:如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,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,随着时间延长,“二次感染”的风险比较大。
3、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:如老年人、三岁以下婴幼儿等,他们的保护力维持时间可能比较短,因此更容易发生复阳和二次感染。免疫缺陷人群:如艾滋病患者或免疫抑制剂使用者,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,二次感染的风险较大。
4、复阳多发生在康复后一个月内,超过这个时间点,可能是再感染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发生复阳或二次感染的概率较低,免疫低下、婴幼儿和免疫缺陷人群以及高风险岗位人员风险较高。复阳主要与病毒片段检测有关,而非体质差异,而二次感染则涉及到免疫力下降和新的病毒感染。
5、关键差异点时间间隔:复阳:多发生在短期内(如2-3周内),可能是核酸未彻底转阴的波动。二次感染:通常间隔较长时间(如半年以上),与体内特异性免疫水平下降有关。病毒类型:二次感染可能由不同毒株引起(如西班牙医护人员20天内感染不同毒株的案例)。
阳了怎么办
“阳了”之后需根据是首次感染、“复阳”还是“二次感染”采取不同措施,首次感染需对症治疗、居家隔离并密切观察,复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,二次感染需重新进行医学观察和治疗。
如果“阳”了,首先不要恐慌,根据症状轻重采取居家休息、用药缓解或就医治疗等措施,同时做好自我隔离以防传染他人。
阳了怎么办及有哪些症状 如果确认自己“阳”了,即感染了新冠病毒,首先需要保持冷静,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应对:确认感染:通过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确认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病毒。居家隔离:根据当地防疫政策,阳性感染者通常需要居家隔离,避免外出和与他人接触,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。